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随州文学

培福图书楼

时间:2020-08-27 07:33:09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方鹏霏
       高个儿的他显得那样自信、稳健、脱俗、进取,满头黑发,上身穿黑色皮夹克,下身咖啡色西裤,脚蹬黑色皮鞋,戴一副硕大的茶色镜,一点也看不出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而倒像是一位成熟、沉着、干练的儒商; 他走路总是迈着方步,说起话来干脆利落,陕南乡音很重,无论从哪方面搜寻,也看不出他在太平洋彼岸的台湾岛上苦苦挣扎了三十五年的痕迹。



       他叫张培福,1925年生于陕南巴山北麓的城固县五堵乡五堵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西安师范学校。刚上一年,抗战吃紧,考入军医学校。前线打仗,爱国将士的血在泪泪流淌……原定三年毕业的军医学校内科改成一年速成班。毕业典礼结束的当天,他便被直接开赴前线,分配到军队当医生。服务两年,日本投降,到了北京。1948年考入设在上海的国防医学院,就读刚半年,医学院搬到台湾。他随校迁到了台湾。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台北市一家医院当医师。认识了一位贤淑的护士,经过恋爱后结婚。婚后在医院干了两年,夫妻俩便在台北市嘉兴街开起“张医师诊所”,主治内科、儿科、妇科疾病,请了三个医生当助手。他重德重义、乐善好施、救死扶伤、口碑甚佳,生意十分红火。

       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与基辛格博士访华后,中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台湾与大陆关系也逐渐朝好的方面转化。1975年,张培福通过在美国的亲朋好友转发第一封信。此后,他便从日本、美国、加拿大、香港、澳门等地,从多种渠道通信与大陆城固的兄弟、姐妹不断联系,经济上也间或给居住在大陆的亲人以资助。他说:“35年来,我人虽然在台湾,可梦魂索绕的是生我养我的巴山,喝一口巴山的清泉水,吃几颗巴山的板栗子,摸一摸巴山的青皮松……”赤子之情,在巴山儿女身上,是出于本能的虔诚。从1985年开始,他为家乡城固县第九中学,先后捐款81000多元,为该校修建了480平方米的图书楼,为家乡人民做了一件功垂千秋的好事,受到各界人士赞誉。他真的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一片赤诚的故土之情,一份游子的思母之心。



       张培福上小学的儿子张卫东房间内掛着一张很大的中国地图——这是他给儿子六岁的生日礼物。也正是从六岁开始,他教儿子识地图,找陕西,寻汉中,指城固。给儿子讲巴山的故事,讲巴山的土特产,讲巴山的风情民俗,讲巴山独有的白皮松,讲巴山的彩莲船……三年过去了,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闭下眼却怎么也不能准确的指出“城固”在地图上的位置。一天,儿子用笔把地图上所有地方都写上“城固”二字,以便眼睛闭下随便可以指出“城固”的位置。张培福回家后,望了望中国地图,明白了一切,没有说什么。吃罢饭,他特意邀儿子一起到院中散步。那正是初夏艳阳天,院子里牡丹花含苞怒放,月季花争艳斗奇,吊金钟摇摇摆摆……父亲走到花坛边,刨了刨沙土,使劲把一颗吊金钟连根拔起,说到:“我觉得把其它的花都应该除掉,从今后,我们家院子里就只剩下牡丹”。

       “那怎么行呢”?儿子听了父亲的话马上反驳。“我爱牡丹花,也喜欢月季花,更喜欢吊金钟,所有的花都好看,所有的花各有特色; 况且,院子里有了这些五颜六色的花,才像我们家的院子呀”。

       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认真的说:“你说的很对,各种各样的花都以自己特有的美丽给人们带来欢乐;对一方地域来说,也一样,城固有城固的美艳,城固有城固的丽质,城固有城固的特色,城固有城固的定格,城固不能代替祖国各地,祖国各地也不能代替城固,我让你锻炼闭上眼睛能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城固位置,为的是让你记下:我们是城固人,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后代,不要忘了大汉民族发祥地城固是我们的根”!儿子听此,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便拉着父亲的手,到书店让父亲又给自己重新买了一张更大的中国地图,工工整整掛在了自己房间的墙壁上,把城固用红笔涂了个红红的圆点。每天放学后,站在地图下,闭上眼睛认认真真的练习指城固。终于在一个月之内,儿子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闭着眼晴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城固的位置了。父亲把那株栽进花盆里的吊金钟,郑重其事的放到了儿子的床头柜上……

        是啊,赤子对故土的本能依恋之情,有时是近乎痴情的。读过那徳的《最后一课》,怎能忘怀作品所表现的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爱国主义激情呢?张培福在生他养他的家乡生活到20岁,20年的暑来寒往,20年的花开花落,20年的风风雨雨,他怎能忘记,根,是枝繁叶茂大树的基础,根,能把养份养料乳汁输送给大树,使树风吹不倒,雷劈不破,雪压更坚……后来,生活使张培福辗转于西安、北京、上海4年。再后来就是生活把他抛到台湾居住了35年。但不论命运把他安排到哪里,他永远也忘不了生他养他的故土,永远也忘记不了他的根在巴山北麓的城固。他对故乡的感情最亲最深,他说:“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还是城固人 ,我还是巴山的儿子”!



        在台北市嘉兴街一个小酒馆,张培福与他的五位城固老乡喝到酒酣半迷之时, 他打开一个盒子,里边立刻露出了10多个硕大的天麻。他对大家说:“这是正宗的巴山货,是我今天才从药材市场买到的”。其他五位老乡的头齐刷刷伸向了盒子,像五个仙鹤啄蚌壳一般,眼睛睁的滴溜圆。张培福每人给分了两个天麻。大家左看看、右瞧瞧,好像认不得天麻似的,好像这天麻是刚降临于世的宝贝儿子,怎么也看不够,怎么也要找出其特征。看了好长时间,又都哈哈大笑,笑一阵又都嚎啕大哭,个个好像是着了疯魔的病人,随即又疯疯癫癫地一个跟着一个的庇股后面,围着桌子转圈圈,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停下来……口里喃喃的说着:“正宗的巴山货”!“我们的巴山天麻”!”城固的土特产”!邻桌的老兵们看着这动人的场面,被传染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个个老泪横流……酒馆老板赶紧给他们家人打电话,说是五位老人着了魔!

       巴山,不但是“天然动物园”,还有“天然药库”之美称,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天麻、杜仲、附子、黄连、元胡、大黄、枣皮等早已在春秋战国就名扬海内外,很早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近年,随着大陆和台湾关系的不断改善,巴山的药材大量输入台湾。张培福虽然学的是西医,但由于中医是一门平和治疗多方疾病的医学,其中的保健内容通行全世界。张培福隔三叉五的看看中医书籍,懂得了不少的中医药理药性知识,再加上出于本能的对家乡、对巴山的厚爱,他经常到药材市场或药店买一些巴山药物,分发给台湾的城固老乡,让大家闻一闻家乡的味道,看一看故土的特产,摸—摸城固的脉博。他还把巴山的许多药物,摆进诊所门口的玻璃柜里,向台北市各界人士炫耀家乡的伟岸!他和同事们谈起巴山的动植物、巴山的溶洞群、巴山的崖棺、巴国人的勤劳勇敢……总是笑眯眯的呷一口巴山的浓茶,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上午,要不是吐口水,谁也别想插上嘴……

巴山,是巴山儿女的情思。

巴山,是巴山游子的梦迴萦绕。



       1985年,张培福获准探亲,先从台湾飞抵香港,再由香港转飞西安。他从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起,一颗心与飞机一样悬了起来。他一直从舷舱俯瞰,多么想早一点看到大陆。看到故乡,看到故土啊!在西安下了飞机,他即刻雇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开往火车站。火车到了城固,他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当火车在城固站缓缓停下的时候,他那急切的眼光,他那颗激动的心,他那迫不及待的情,真如野马狂奔,真像崖浆喷礴而出……

      在城固火车站,张培福的哥哥、弟弟、妹妹以及各自的全家人,黑压压的一片,早在站台上伫立良久,迎接台湾亲人的归来。

       张培福大包小包拿了许许多多,东西太沉太重了,要急也急不起来,只得走在最后下车,他那期盼的心,像小鸟一样扑愣扑愣的。他看到亲人了,他抑制不住欢乐与心酸,激动的泪珠夺眶而出。是喜,是甜,是苦,是辣……什么滋味都有,什么滋味都没有,所有的亲人都是泪流满面……

       张培福紧紧的抱住哥哥,相互支撑,相互依赖,不然就要瘫在站台上的。哥哥、妹妹们全抱在一起,头埋在中间,激动的泪水流在一起,掉在水泥月台上印成了一个大圆圈,没字却分明的书写着”团圆”二字。站台上的游客都走完了,哥妹们还是抱的紧紧的……后来,还是列车站服务员提醒,他们才收拾起难以表达的感情,互相掺扶着,慢慢走出车站。

       是啊!海外游子归故里,兄弟姐妹喜相逢,千言万语怎能完,千情万思泪水间。在车站,又怎能说的完、怎能说的够、怎能说的透?三十五年,人生相聚路漫漫; 三十五年,隔海相望眼欲穿; 三十五年,梦中萦迴多少转?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十五年,思念之情难表完!三十五年后的相逢相拥相无言,因梦中早已鸟嘀完,留下只有泪涟涟,兄弟姐妹相逢尽是缘、尽是情、尽是暖、尽是挚热、尽是泪眼; 此时无言胜有言,巴山呜咽、汉江沉默……

       这次张培福先生回城固,尽享天伦之乐,补偿三十五年的感情债,畅叙离别苦,游览了南沙河风景区,攀登了道教圣地洞阳宫,朝拜了五郎关地母神,给先人张骞烧了香、磕了头,祷告良久……城固的变化真大真大呀,要不是钟楼的诏示,要不是文庙的指点,要不是抛入后街的石板路,要不是城皇届的魏峨,要不是考院的钟声,海外游子几乎是认不出来了。



        张先生漂泊宝岛三十五年,归来却还是重重的巴山腔,他见了孩提时代的小伙伴——今日的白发人,老远就喊:“牛娃子,您好唻……”一天下来,他不知把别人的手摇的怎样,反正他的手臂已摇的抬不起来了。他动情的说:“在外几十年,回来体验到,还是家乡好,家乡的人亲,山亲,水亲,树也亲”。他对家乡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感到标新立异。他这儿跑跑,那儿看看,抱抱村前的银杏树,摸摸山后的花岗石,推推村中的石碾子,下到池搪中摸鱼,到田埂上去钩黄鳝,到树林里去逮知了……当他走到城固九中时,不觉目瞪口呆了,想不到这城固、洋县、西乡三县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小镇,竟有了中学!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走进学校,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蓝球战犹酣……他抚摸着学校的红砖墙,眼前浮现出自己少年时代在100里外的县城第一中学上初中时那汉江游泳的一幕情景——

       那一年,他14岁上初中一年级,中午睡午觉,他和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校门,跑到汉江边。汉江两岸,高大的树木蔽日,浓荫如伞,“知了”一个劲的叫个不停。他们三下五除二,脱得精光,“扑通、扑通”跳下水,尽情地畅游。那惬意劲,别提多高兴了。游了一阵,几个小家伙又打水仗,张培福眼睛闭下右手击水,不小心,退到了旋涡里,沉下水底,小伙伴们齐心协力,拼力相救,才将他拖上岸来。小伙伴们都说他“命大”……

       往事不如烟,历历还在目,一晃50多年过去了,那清清的汉江水,那蝉鸣树上的浓荫道,那白花花的芦苇荡,那光尻子的小伙伴们……怎能让张培福不久久怀念呢?

       张培福伫立校门口,久久不愿离去,望着校园内齐刷刷的水杉树,一丛丛的牡丹花,一排排的乒乓案,感慨万千,叹喟不已。突然眼前豁然一亮,顿时热血沸腾,萌发出了为家乡父老乡亲们办点公益事业的念头。

       张先生在校长的陪同下参观学校一周。他觉得学校应有尽有了,只是还没有优雅、宽敝、明亮的图书楼。

        张培福经过深思熟虑,第三天情真意切地向校长道出了他的打算——为学校建一栋图书楼。校长十分高兴,衷心感谢。立即向县、区教育部门反映了情况,得到县、区各级领导的反馈信息: 表示十分感谢。主管文教的副县长当天驱车到了五堵村,亲自登门拜访了张先生,回县后第二天,又亲自部署,落实地基及具体修建事宜……

        为了使图书楼修建的美观大方,别具一格,张先生携同哥哥张培元去了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参观了20多家图书馆。在北京请了一位高级建筑设计师,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突出巴山特色,溶于绿色巴山。让其绘出了图书楼建筑图案。经过9天的奔波,张先生怀揣设计图,风尘仆仆地回到城固,当他正要双手将设计图递给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时,却犹豫了片刻,终于没有拿出来。他突然想到: 当地政府能把学校修建得如此漂亮,难道还建不好一座图书楼?

      张培福的决断是理智的。

      张培福第一次探亲19天转眼间过去了。回台后很快来信,催问图书楼的设计、楼高、造价等情况。当他得知预算需6万元人民币后,分三次汇足了款额。

        奠基仪式这天,县上邀请张先生参加,主管文教的副县长亲自主持。张先生嘱咐自己在家乡的哥哥张培元参加了奠基仪式。

        推敲图书楼名字的时候,县长、副县长、政协负责人、统战部及文教局的领导等,为了弘扬和纪念张培福先生捐资助学的慷慨壮举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决定以其名“培福”二字命名,全称“培福图书楼”。可是,张培福先生歉然而洒脱的说:“故乡诸位领导的心情我理解,好意我领了,但我出资建图书楼,并不是为了个人流芳扬名,还是重新考虑个其它名字为好”。统战部门的负责人略微沉思后说:“为中华‘培’育英才,造‘福’子孙后代,这个名字还是不错嘛”。

       张先生释然而笑,也就欣然同意。1987年11月,图书楼落成,一排6间两层,依山傍水,在青松翠竹掩映下,怡然得体——这在巴山所有学校还是第一座图书楼!1988年,张先生第二次回乡探亲, 看后图书楼赞道:“修得不错嘛”。尤其看到县长刘寿泉题写的“培福图书楼”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松青竹翠掩映下熠熠生辉,心中感慨良多。

       张先生那深邃、敏锐的目光又投向了图书楼内部设施,发现“楼大书少”。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台后立即给北京的一位友人寄去了3000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21000多元),让在北京的大书店里代买书籍,寄给家乡的城固九中。

        师生们永远忘不了张先生这次探亲归期到了的情景: 离开学校时,是退着走出校门的; 这倒不像是他给学校办了好事做了实事,而像是他亏欠学校很多很多、学校给了他极大的凉解、安抚一样。这,就是巴山汉子的仁德、仁慈、仁义,这,就是羊羔跪乳母亲的诚惶诚恐!情切切,意绵绵,心虑虑,山水相连,水乳相溶,难分彼此!

     师生们也眼泪花花的。

    巴山欢迎游子重归故里。



        有人说张培福先生身居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一定很有钱,而且肯定有很多的钱,不然谁愿意拿出81,000多元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呢?其实张先生并不富裕,他既不是商贾巨豪,也不是政界财团。他是一个看准了路就顽强走下去的“事业型”人。医学院毕业的同级学生中,他第一个开诊所,按大陆的时髦称呼叫“个体户”,但他有第一种敢于吃螃蟹的精神和勇气 。但他不在乎这些,顽强的走了一生,心中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济危扶贫,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凡是登门看病的人,他都热情关照,茶水招待,有钱治病,无钱了也给治病,“叫花子”有病了,他也要给治。在台湾的城固老乡每每提起他,都翘大拇指,说他“够义气”。张先生说: 人的肩要宽,让人靠着点踏实; 胸怀要阔,能容天下之事;为担当行事,不拘泥小事;对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唯独对自己严格; 以宽怀仁德之心于世,服人服已; 以天空、高山、大海为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家庭有责任心,能对自己言行负责,人要树雄心大志,有他人之心,为社会贡献,有责任感,有追求,具备先人后己的人格,才无愧人生。

       他育有三女一男,前些年一直供养孩子们上学,大女、二女都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现均已在美国成家定居;三女儿也已大学毕业,在台北市一家企业上班;最小的儿子现在正在美国上学。他的开支也够大的。他的收入全靠拼命地工作挣钱,他年轻时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天天诊断治病200多人。就是现在,他每天工作也在8小时以上,天天诊治近100人。他希望孩子中有一个能继承他的医道 为患者解除病痛。然而孩子们谁也不愿意,都说他这份工作太辛苦了。他说:“台湾是快节奏生活的地方,以竞争求生存,稍有懈怠就会被同行或社会其它方面击倒”。他为家乡捐资助学的同时,在台北市也正在建房。他是挤着血汗为故乡的公益事业尽绵簿之心啊!有一天,哥哥问他:“捐这么多钱,会不会影响生活”。他说:“故土之情嘛, 只要能为故乡尽点微薄之力,我心里舒坦。经济上紧张点没啥,克服克服就挺过去了。况且,在美国的大女儿、二女儿和两个女婿,他们会接济我这个老头子的”。

      巴山,孕育了多少热血赤子。

  
      2020年8月30日

     
作者简介: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小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20多次。

       地址: 陕西城固县委宣传部(退休通干),电话和微信:13992620368。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