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艺术艺人

澹澹穆穆鎏金宣德炉

时间:2021-12-29 21:33:05  来源:  作者: 方鹏霏

                                                                                                                          

        此鎏金宣德炉腹径12厘米,口径11厘米,高9厘米,素雅韵致,简洁明朗,端庒大气,富有张力,内敛含蓄、文人最爱,为精中之极,极中之臻,为朝廷皇宫御用之器!明宣德皇帝为了制作岀精品铜炉,亲为亲力,亲自监督,全程跟进,每道工序均要过问,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此炉金光闪闪,秀雅艳丽,美奂美伦,给人—种气质高雅、富丽堂皇、非同凡响的视觉效应;摆上案头,大气磅礴、雍容华贵、气象万千,文人价值立时升迁上档;宣德炉最妙在色,此鎏金宣德炉金色融融,从幽静中奇发出黄色羽光,将人带入华滋韵致的境界,意境悠远,丰茂静谧,浑金朴茂,是明代艺术品中的珍宝。此炉鎏金很厚,据有关资料记载:“鎏金厚者色呈黄中闪白色”。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之先河,在之后的明、清历史中,宣德炉是铜香炉的通称。此鎏金炉以黄铜为主,添加金、银、锡等数十种貴金属和珠宝制成;底款“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皇帝近臣沈度所写,匠人凿刻而成,豪放明朗、遒劲有力、霸气十足、云天气概、潇洒自如、挥笔如剑;整器造形规整、简洁润泽、灵巧精致、爽目颐和、入手沉甸,作为书房陈设颇有雅意,焚香其内,袅袅娜娜,腾腾缕缕,云蒸雾霾,婉有仙女姗姗而来,恰如彩虹飘逸而去,数百年的历史如翻书一般,细腻漫卷,随香外溢;通体光素,铜质精纯,嫩雅细腻,异常精良,十分精致,佐证当时冶炼风磨铜足足十二道之多!内膛光洁,细滑明润,打磨精细,毫无范摸沙粒或土瘤,规整细腻,精致缜密,可见修模技艺高超、纯熟老道,亦佐证为宣德皇帝亲为亲力监督铸造!此炉从任何角度细细品味,均线条流畅,自然柔顺,毫无涩止,毫无续断,足见拋物线游刃有余、高超韵致、高瓴建屋、棋高一着,线条有韵律美、弯月美、彩虹美,非皇室御匠莫能为之;鎏金匀净,保管良好,仅口沿、耳部、足底磨损较重,历经400多年能具如此品相,宝光内含、金泽内蕴、清润儒雅,足见在清代300多年间为皇室贵冑家族的高等级文人雅士心爱之物。炉膛烟炱厚实,烟灰凝固,盈润有余,足见此炉长期使用,焚香礼拜,欣赏把玩,丝缎擦拭,净手掬捧,诚慌诚恐,如履薄冰,虔诚虔意,如奉圣旨,毕恭毕敬,如入圣殿,不违天意,珍惜缘份。此宣德炉来源于今年一家小型拍卖会,据说民国时曾流落海外,如今漂洋过海重归祖国怀抱;品相上佳,老炉新貌,完好如初,珍贵异常。有人说:鎏金宣德炉并非宣德三年所铸,应为宣德三年后工匠铸造于明末年间。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清赵汝珍《古玩指南》载:“宣炉佳者,且有用赤金鎏外者,镶嵌金银丝片者,铜内加碧琪、马价珠、鸦鹘青、祖母绿、桃花片等各种名贵宝石者”。不论宣德三年还是明末清初制作,皇室使用的上等佳炉才会鎏金!另外,此鎏金炉十分具备明代宣德炉素雅简洁、明润豪放、气韵生动的特征。“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岁月沉淀,如今己成臻品宝器、天物佳炉,稀如星凤,愈显珍贵异常。
        先人焚香习俗历史悠久,焚香之事亦甚多,最著名有三:一为薰衣之用。古代无香水、香精,政府官员上朝觐见,或拜谒尊贵,必须将衣服薰香,方不失礼,故而各界相习成风;即是平民社交活动亦多如此,直至清乾隆时期,西洋香水东来,此风才止。二为书房摆设之器。古代文人读书必焚香,一则免除恶臭,使读者心中愉悦,有益于理解记忆,还可以刺激精神,便于阅读、解除疲劳,以免久读致怠,营造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氛围。三为祭祀神佛、祖宗之用。
        古代焚香没有专器,多以铜、陶、瓦、木等器,自汉代皇室贵族制作了博山炉,开始有了香炉之名。宋代瓷业发达,开始烧制瓷炉,然而瓷炉便于雅玩清赏,不利于焚香祭祀等,因此香炉与焚香与时俱进,自宣德三年创铸铜炉之后,遂开铜铸香炉之先河。所以论炉者必称宣德炉!是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宣德炉,自然成了巅峰之作。清后期一位翰林学士年轻时曾以《铜香炉》为诗:“细雨濛濛秋意浓,焚香夜读蟋蟀鸣;待到明日金榜时,堂上高悬铜香炉”。
        宣德炉在历史艺术史上,特别是在金属工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景泰蓝、明式家具、宣德炉在明代,是三位一体的顶尖艺术品,其中以宣德炉最为珍贵。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皇帝、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外进口风磨铜铸造成功的铜器。为了制造出精品铜炉,皇帝朱瞻基全程跟进,亲自监督,整个制作过程,包括设计、炼铜、打磨等,宣德皇帝均要过目。宣德炉设计图案选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宋代官窑名瓷之炉型,精选出契合适用目标、款式大雅的形制,绘成图样,呈献给皇帝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皇帝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呈献皇帝过目,皇帝满意后方准开铸。在铸造过程中,宣德皇帝亲自监督,巡回督查,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
       宣德炉出彩亮点是色泽,据说表面颜色有四十余种,妙在皮色、美在皮色、神在皮色,自然生成。明文学家冒襄描写宣德炉精妙颜色曰:“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蒸火久,灿烂善变,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果”。其色泽蕴藏于内,映照出黯淡奇光,灿烂自然、柔和丰韵、盈盈蕴蕴,色彩融于内质,从黯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泽,正如美丽动人好女子,肌肤滑爽如娟,柔腻可掐,惹人抚弄。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烧后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污泥,也与从前一样;伪造的宣德炉,即使用火焙烧数日,一旦脱火,则形容枯槁。明大收藏家项元汴形容宣德炉神妙颜色曰:“隐跃于肤里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迥非他物可比方也”。宣德炉之神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莹莹润润,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之间,若似冰消的早晨,恰似月光晶莹映彻在窗前!宣德炉由于铸造用料众多、制作工艺特殊、内加金银珠宝等,其颜色具有极为特殊的古朴大雅韵味,这也是宣德炉能成为极品的重要因素;其皮色典雅,种类丰富,难以言尽,计有水白色、茄子色、蜡茶色、朱砂色、栗壳色、琥珀色、甘蔗色、桑椹色、猪肝色、石榴色、藏经纸色等。据史籍记载:鎏金和镶嵌金片者最佳,其次佛经纸色为好。但不论何色,均内蕴融融,宝光内敛,温雅韵颐。
        据史料记载:明宣德初年,暹罗国(今泰国)进献风磨铜数万斤,宣德皇帝决定加入金、银、锡等贵金属三十三种和珍珠、玛瑙、宝石等,用于铸炉。原料既佳,而冶炼尤妙。普通之铜经过四炼即现珠光宝色,春秋战国时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欧冶子铸造青铜宝剑也只六炼而成;著名的越王勾践宝剑,就是由欧冶子青铜六炼而铸成。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越王勾践令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宝剑,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青铜六炼削铁如泥的稀世珍宝。后来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把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了吴王阖闾,但吴王无道,湛庐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越王勾践宝剑埋入地下2400余年,出土后仍然寒气逼人、锋利无比、纹饰清晰、异常精美,加之历史、文化、科研等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剑”,被评为甲级国宝。而宣德皇帝铸造铜炉下令十二炼!故铜质特别精良,铜炉十分精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青天白云,云颤之光,世间罕有,冶炼精妙自然是宣德炉国内外驰名的主要原因。故鉴定真假宣德炉,铜质最能说明新老,明宣德炉口薄、底薄、不如清仿宣德炉那样厚重,但因铜质好,精炼程度高,故手感颇佳。欺世盗名者皮壳包浆可以作伪,但铜胎换不了,故鉴定宣德炉只看足底铜质就可一目了然。
        宣德炉尺寸一般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少有,大于20厘米的罕见。古人宝玩焚香以秀雅为准则,庙堂祭祀敬奉以大器为标准。宣德炉的底款有一、二、四、六字款,分别是"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结构严谨,字体规整;款为当时给皇帝书写圣旨和瓷器底款的近臣、中书博士沈度所书,由匠人凿刻而成。沈度楷书具有娴雅劲健、落落大方、风致合矩的特征,间架圆润,笔画规整,体势方正,人称官阁体,用笔刚健、书姿遒媚、卓然成家,明成祖称沈度为:“我朝王羲之”!其楷书学唐虞世南、柳公权,参考陈璧楷法,结构精细巧妙、庄重婉丽、雍容矩度、豪放明朗、挥笔如剑。假宣德炉一般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书法随意,字体不规整,没有沈度楷书的神韵与气质。 鉴别时宣德炉尤先看铜质,真炉选用的是风磨铜,反复提炼,同时加入金银珠宝等,愈炼愈纯,愈盘愈莹,久盘体内水银便浮于表面,轻轻拭抹,便泛出光泽,而作伪者不知其内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不了解其比例,因此看足底露铜质处最能鉴别真伪,精细者为真,粗劣者为假。相同类型之炉,浑厚古朴者为真,轻浮枯槁者为假。上佳宣德炉,首先铜质细腻,其次器型入谱,皮色漂亮,款识高绝。不同炉的器型用途不同,以示尊卑。皇宫御用上佳宣德炉,在数百年的岁月中逐渐流失怡尽,目前世人见到的大多是明清两代仿品,清中期以前的仿品是比较好的。标准的鉴别方法是:明炉用铜少,器型上佳,素雅简洁,款为刀刻;清炉厚重霸气,款为铸造,刻款较少; 明炉重韵,清炉沉重。其实古玩中最容易鉴别的就是宣德炉,因为真伪之间相差悬殊太大,认为不易鉴别的人,是因为没有看见过真品宣德炉,一旦见过真品宣德炉,悟其气韵,真假优劣一目了然。
        据史料载:宣德三年所铸铜炉共计5000余座,各式各样无不俱备。最好者有鼎、彝、乳炉,但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马槽炉等亦佳。器型多系仿照远古青铜名器而铸,并非随意而为,如仿商父已鼎、召文鼎、父乙鼎、鱼鼎、象鼎等;如仿周夔龙黑雷鼎、文王方鼎、子父举鼎、素蟠虬鼎、丰方鼎、花足方鼎、纯素鼎、乙毛鼎、大叔鼎、益鼎等;其它有仿唐天宝炉式,有仿宋祥符礼器图式、宣和博古图式、元丰礼器图式、绍兴鉴古图式、姜娘子式等;还有仿柴、汝、官、哥、定、钓名窑瓷炉者。仿造既精、用料又贵、冶炼臻妙,为宣德炉闻名世界各地之重要原因。同时,宣德炉之耳、边、口、足均精心设计。宣德炉边沿有二十余种;足有四十余种,基本足是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宣德炉的口式有十余种,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圆腹。口沿上置耳有五十多种,计桥形耳、通天耳、纽丝耳、板式耳、兽形耳等,乳炉为朝天耳、姜娘子为桥耳、鼎式炉为环耳……洋洋洒洒、风尘朴朴、大情大观,可知宣德炉确实宝贵之极。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有事业心的收藏家大都要经此三个历程。鉴别宣德炉应从造型、铜质、颜色、款识、温润、气韵等多方面综合判断,不能听故事,不能一概偏全,不能心气浮燥,市场上99%全为赝品!
         宣德炉名贵至极,拍卖价格亦越来越高,刺激诸多精品迭现拍卖会。2012年12月,一座清仿大明宣德炉拍卖成交价165万人民币;2014年1月,一座底部双龙大明宣德炉拍卖成交价185万人民币;2015年12月,一座大明宣德炉拍卖成交价5000万元人民币;2017年1月,一座大明宣德炉拍卖成交价1201万元人民币;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出现一件鎏金大明宣德炉,以1.168亿港元成交,刷新了大明宣德炉的世界成交纪录。明宣德炉的价格不断冲高,带动了宣德炉的收藏市场,年份、材质,款识,皮色好的宫廷御制宣德炉最受市场追捧,常常会引发各路藏家激烈竞争。在如今收藏界,宣德炉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收藏门类,宣德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专家、学者对宣德炉的不断深入研究、多方考证,宣德炉的收藏体系愈发完善。宣德炉可赏可玩可藏,赏、供、藏三位一体,使得宣德炉文化研究延续不断、与时俱进、发扬广大。
        由于宣德炉合金种类甚多,又加入了珍珠、玛瑙、宝石等,冶炼金属时加入的水银不会全部挥发干净,炉内含水银也就较多,故愈烧愈纯,愈盘愈明,愈玩愈莹,愈拭抹愈亮净,但不可用力擦拭!烧、盘、玩、拭抹,使寄生于炉内的水银即浮露于表面,轻轻拂拭即可去掉,若重力措抹必伤炉体;常常烧、盘、玩、拭抹,炉内所含水银渐渐向外输出,使炉内所含金、银、珠宝等贵重成分显示出真面目,愈来愈美,使宣德炉的颜色变化进步无止境,虽经年累月、穷年累世为之,却能令人如观赏魔术一般生趣盎然。切记,鎏金宣德炉千万不能烧!温度过高鎏金就不存在了。
       宣德炉自宣德三年铸造成功之后,明至清乾隆年间,均有仿制,其仿制佳者,足可以媲美宣德三年铜炉。仿制最早者为吴邦佐,吴氏为宣德三年时参与铸炉之一员,宣德炉铸造结朿后,吴邦佐即照宣德炉之法,雇用当时铸造宣德炉的工人,自行铸造,所铸之炉直可乱真,底款为“琴书侣”,亦有直书其名者。同时尚有高氏,其名不详,仿制方法与吴氏同,仿铸铜炉亦甚佳妙。此外尚有“且闲主人”,不知其姓氏,与高氏同时制炉,亦精。其它仿制者甚多,但却不能与吴氏、高氏相提并论。“玉堂清玩”主人是严东楼,严氏之炉,皆系收集无款宣德炉刻玉堂清玩充为己有,非其所制,故玉堂清玩炉不应列在仿制之内。万历、天启年间,有金陵甘文堂、吴中徐守素、周文甫、苏州蔡家,均以仿宣德炉著称,有一定铸造名望。明末,汤子祥亦称仿炉高手。清雍正、乾隆两朝均极力摹制,然均无杰作珍品,惟巴格仿宣德炉可以乱真。宣德三年所铸铜炉,在当时均深藏禁内,平头百姓无从得见,幸赖仿制者诸贤达仁人之士铸造,使社会各界得开眼界,仿制伟绩固不宜泯灭!沧海桑田,世事叠变,岁月流逝,改朝换代,如今明宣德皇室、宗庙、祠堂名器不可能得见,即是仿制精品亦不可能看见,今人如果能得到皇室鎏金、镶金片宣德炉,亦是三生有幸。
         宣德炉伪制从清后期至今甚多,惟如今最甚!凡市场上所陈列者,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全为伪制!伪制不同于明末清初的仿制,仿制是为了发扬广大艺术,伪制却是破坏艺术、谋取暴利。愿君切莫上当受骗而怡笑大方。

                                                                                                                                                                2021年12月28日

 



           (作者: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多次;出版发行有54万字的散文集《秦巴揽翠》)

        ( 本图文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